大千世界,人生百味,但无论怎样的人生,最困难的事情就是如何自觉地与自己的生活讲和。
莫里老了,身患重病,但是他说,年龄是无法竞争的。衰老病痛和死亡不可避免地会到来,当我是个孩子的时候,我乐于做个孩子,当我是个聪明的老头时,我乐于做个聪明的老头。他告诫自己的学生,拒绝衰老和病痛,一个人就不会幸福。同样,如果人生只乐意接纳成功、权势、富有,而拒绝失败、卑微、贫穷,那么他也不会幸福。莫里给米奇上人生的最后一课,就是让死亡充满韵味,归于纯净。
欣然接受人生的一切幸福,同时欣然接受人生的一切不幸,就是与生活讲和。
这样的人才是幸福的,而且这种幸福可以延续到你生命的终结,延续到你的身后,就像聪明的老头莫里一样。
如今社会上崇尚名人,人一出名,身价百倍。可是名人又怎么看呢?
著名科学家袁隆平由于培育出杂交水稻,被世界称为“杂交水稻之父”。当记者问他:“虽然您得过大奖,但是您在国内的知名度却没有歌星、影星、体育明星他们高,您自己怎么看待这个问题?”袁隆平说:“出名对一些人来说是好事,可以名利双收。但我怕出名,出名后,我的自由越来越小,从事科研的时间越来越少。”
老舍先生曾说:“凡成为名人的人无不有一肚苦水,无法言语的损伤、损失与牺牲,球星的脚,由于从小踢球,脚趾和脚掌都是畸形。骑自行车越野赛的, 我参观过比赛,看后觉得他们的形体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,以后一留意比较,才知道他们由于长期骑车,腿变成罗圈腿,背有些驼。拳王阿里,就是活生生的例子……”
我以前总是觉得自己是生活的失败者,没有成名没有成“家”。但是,一个同事说:“你不错了,你看你的孩子多有出息,考上了全国名牌大学。你看你的家,和和睦睦,多好。你看你走过那么多地方,见过那么多世面。你看,你还会写点文章,把文字变成铅字的感觉多好……”
我一想,可不是吗?我奋斗了,我有所得,我为什么与自己过意不去,而不与我自己,与我自己的生活讲和呢?
前些天,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个故事,说的是一对婚姻濒临破裂的夫妇,做了一次远游,他们约定:如能找回昔日的爱情,回来后继续共同生活,否则分手。在山谷里,天下起大雪,他们无奈地躲在帐篷里,他们欣赏雪景,忽然发现眼前的树,一会儿就落满了雪花。而有的树会弯曲,雪落满了,树枝一弹,枝条又重新扬起。有些树枝不会弯曲,树枝被压断了,夫妇若有所悟,紧紧相拥。一次远游,一个雪景,使这对夫妇重新找回了昔日的爱情。
退让,妥协,是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。所以,面对人生的种种压力,要学会尽可能承受,有时候不妨讲究一下策略,讲究一下实际,就像那对夫妇看到的松树,弯曲一下枝条,这样不会被压垮,不会受到损失或伤害。
“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施爱于人,并接受爱,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。”这也是与生活讲和的最根本的方法。
我的一位好友,几年前随丈夫定居加拿大。上个月,她给我寄来一封信说,她在一个黄昏散步,蒙蒙灰色的天幕中,看见一个老人在人家门口堆积的遗弃物里寻找瓶子。加拿大有些闲留在家的老人或是失业的人,往往捡拾瓶子卖钱。当这个老人正在探着身子专心致志地翻找瓶子的时候,一辆小汽车停在他的身边,一个年轻人走下车走向老人,朋友还以为那个年轻人是要问路,谁知年轻人对老人说:“老人家,您需要帮助吗?”老人谢绝了。车开走了,车没开多远,又拐了回来,还是那个年轻人,他又问老人:“老人家,需要我送您回家吗?”老人非常感激。素不相识,那个年轻人能两次停车,寻求帮助老人,而不是寻求让别人帮助自己,实在令人感动。
接受别人的爱易,主动自觉地施爱于人难啊!朋友给我写这封信,就是在提醒我:要学会施爱于人,不看对象,不思索取,主动,自觉。
希腊谚语说,从智慧的土壤中生出三片绿芽:好的思想,好的语言,好的行动。这些绿芽正是爱的滋润才萌生出来,有了这些可爱可贵的绿芽,那世人还有谁能不与自己的生活讲和呢?
(文章来自于:《思维与智慧》)
Good reputation, courteous service, professional matters to professional people to do
点我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