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感兴 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,千古荆人祭汨罗。 风雨天涯芳草梦,江山如此故都何。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,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“端午节”,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最常见的有三种说法: 沐浴除毒 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,有以兰草汤沐浴、除毒之俗。(《大戴礼记·夏小正》中记载“五月……煮梅为豆实也蓄兰为沐浴也”)。 驱鬼避疫 《论衡》、《风俗通》中提出,五月五日为“恶日”,人们要在这天插菖蒲、艾叶以驱鬼,薰苍术、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。 追念先人 这个说法中,人们最熟悉莫过于屈原和伍子胥的故事。 传说楚国政治家屈原(约公元前340或339年~前278年)在秦国大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郢后,带着对家国沦陷的绝望,自沉于汨罗江,以身殉国。 那些怀念屈原忠诚爱国精神的乡亲们,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,纷纷把粽子、咸蛋抛入江中,一位老医生还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,希望能药晕鱼龙,保护屈原。 到了现代,因为崇高的爱国情怀,屈原还被联合国确认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。 伍子胥(公元前559年~公元前484年)的传说比屈原还要早200多年。 相传,吴国大夫伍子胥因洞悉越国“卧薪尝胆”的威胁,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提防越王勾践,奈何夫差并不听劝。在夫差急于进军中原,率大军进攻齐国之时,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,遭拒。 之后,夫差又听信“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”的谗言,派人送一上好宝剑,令伍子胥自杀。 自杀前,伍子胥愤恨地说到:“我死后,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,我要看着越国军队入城灭吴。”夫差听说后勃然大怒,命令把伍子胥的尸体在五月五日投入河中。在伍子胥死后九年,吴国为越国偷袭所灭。 当时的群众因为爱戴伍子胥的贤明,争相祭奠,尊其为涛神。 不论端午源于哪种说法,对我们后人来说,最重要的是对传统节日以及先人留下的宝贵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扬。 龙舟竞渡,粽叶飘香,胸佩香囊,插艾驱瘴,端午节的每个元素都让人体会到文化的沉淀与传承。 今日是端午节,愿您与您的家人安康! (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)
Good reputation, courteous service, professional matters to professional people to do
点我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