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德格尔说,人要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。人之高贵,不在于地位,不在于金钱,不在于华丽的衣裳,不在于丰盛的晚餐。人之高贵,全在于内心精神的丰富。而低配的人生,是一种放下。放下焦躁的心,放下繁华的景,放下不必要的浪费和支出......
1 读大学时最崇拜的就是哲学系的胡教授,高高瘦瘦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味道,每次他的课总是爆满,因为他是一位非常有思想的老先生。 有一次,我们走进他的办公室,他正戴着眼镜看书。他的办公室简单但不简陋,东西少但不会让人有放空的感觉,反而觉得更踏实。办公室内所有的桌子跟椅子都是木制的,电脑放在门口一张桌子上,大概是助教的位子。胡教授桌上堆了很高的一摞书,书架上也满满地都是书。我们注意到老教授靠近办公桌的墙壁上挂着一副书法作品,写的是刘禹锡的《陋室铭》:“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;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……” 在一次采访中,他提出了一个“低配人生”,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词。所谓低配人生,大概也就是老教授现在的样子了吧!不追求生活配置高档化,而注重精神配置高贵化。 他说他年轻时候也曾经是个疯小子。国内摇滚音乐刚开始流行,他跟几个同学就组了个小乐队,凭着家世背景搞来国外摇滚的录音带,然后在同学中间传着听。教授说倒挺怀念那段日子的,那时候他觉得能天天玩摇滚大概就是理想生活了。 随着年岁的增长以及家庭的变化,越来越觉得多读书才会活得更踏实。胡教授说,学问研究得越深,越觉得真正的人生当在于精神的丰满。所以,他现在觉得理想生活应该是精神高贵的生活,应该是一种低配人生。 胡教授说,他对现在的年轻人追求时尚追求高品质精致生活这种现象并不排斥,因为他也是从那样的年轻人走过来的,到了某个年纪自然就会顿悟,身外之物根本没那么重要,低配人生才是最踏实、最稳定的。 2 几年前工作认识的一个朋友萧萧,是个大美女,因为年纪相仿,也就比较有共同话题,一来二去就比较熟了,工作结束后也会约着一起吃饭逛街。 接触久了就发现萧萧是个有些虚荣的女孩儿,吃饭总要点比我贵的牛排,买衣服也买些名牌,香水、化妆品都要叫的出名字的名牌。她也刚参加工作没几年,工资也没有多高,加上房租每到月底总要捉襟见肘,她是个不折不扣的“月光族”。 我曾经跟萧萧聊过这个问题,她倒挺有自己的一套理论,什么“人生得意须尽欢”啊,“年轻就是资本”啊,现在不买点名牌,怎么吸引白马王子来追! 我被她说的一愣一愣的,甚至某个瞬间我竟抽风似的觉得她说的还蛮有道理。她算是个不折不扣的高配主义者了,有些得意尽欢的洒脱和活在当下的狂傲。吃、穿、用要挑最好的,过一种所谓的精致生活,但是居安不思危只顾当下不做长远打算的行为,我也不敢苟同。或许真正到了某一天,她会后悔现在的大手大脚,开始后悔没有多读一点书,多涵养一下自己的精神世界。 也许漂亮可以随手牵来,但一个高贵的品格却要经过是由外而内的熏透才能展现出来,老天不会眷顾每一个女人都有漂亮的容貌,或者有锦衣华服,但是我们可以去用后天的补拙来高贵我们的灵魂。 3 如果你见惯了灯红酒绿、声色犬马,却依然觉得空虚、无聊、迷茫、无助......那你该思考一下你的现状,想想你决心努力的初衷。 空虚是因为外物的高配使得内心迷茫不前,过分执迷于生活中的浮华而疏于对自己内心的充实。而很多时候我们忽略的,恰恰是最重要的东西。 低配人生,并不是倡导我们要衣衫褴褛,吃糠咽菜。它而是一种理念,比起外部世界的追求,低配主义者更加重视内在的修养,重视精神的成长,重视灵魂的丰富。 《吕氏春秋·去私》中有言:“良田千倾,不过一日三餐。广厦万间,只睡卧榻三尺。”我们辛苦打拼,用双手开辟自己的新天地,却很容易在奋斗的过程中迷失自己,梦想的初衷往往在时光的打磨中变成欲望。 这时候,我们应当意识到,真正的高贵在于精神,在于灵魂,并非财大气粗就是王者,并非良田千顷广厦万间就是赢家,我所敬佩的,是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的人。 4 低配人生是一种放下。放下焦躁的心,放下繁华的景,放下不必要的浪费不必要的支出,够用就好是一种态度。同时,低配也让我们有更多的空间时间去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,也给了理想更多的翱翔空间。 低配人生是对生活应有的态度。降低一点物质要求,丰富一下精神世界。少买一件化妆品,多读一本书;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,多听一场讲座...... 如此,低配人生,我们同样可以高贵地活。 (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)
Good reputation, courteous service, professional matters to professional people to do
点我咨询